《牛棚》其它信息
影片时长: 豆瓣评分: 5.9 时光网评分: 时光评 IMDB评分: imd
制作公司:Joy·Far
发行公司:
制作成本:
拍摄日期:
上映日期:1989年09月07日
揭 秘:
制 作:
本片是戴思杰1989年在法国拍摄的处女作。
对 白:
人 员:
影 评:
标题:中国恶搞在海外?
作者:yumofu
前两天买dvd,偶然看到一张碟片,里里外外只有“牛棚”两个大字,剩下的都是英文。我问卖碟的大姐(这大姐比卫西谛牛逼一百倍),这什么片子。大姐告诉我,法国片,戴思杰拍的。我说,谁?大姐说,就是拍“小裁缝”的那个。D9的,十三块钱,冲“牛棚”这个名字,买。
买回家,上网查了一下,《牛棚》是戴思杰拍的第一部电影。处女作?没准能让人眼前一红!
片子不算长,一个半小时多点。第一个镜头就让我很厌恶,前五分钟忍着没骂街,十分钟之后,我嘴里有“操”的字样,二十分钟之后,我完全是在硬着头皮看,不为片子,而为了我的十三块钱。
其实我在掏钱买的时候就应该琢磨一下大姐的话——“法国片”。
“牛棚”,顾名思义,是拍文*革内容的。“法国片”显而易见,它摆脱了中国电影管理制度的束缚,同时,也失去了体制下的客观与理智。
电影的取景拍摄与后期制作都是在法国,大部分场景都是搭棚构建,演员阵容异常另类,都是法国当地唐人街的人——以香港人和台湾人为主,没有大陆人。你能想像,一部关于文*革的片子里的所有对白都是粤语发音吗?我差点把遥控器按烂了,只有法语和粤语这区区两条音轨。用粤语念毛主席语录,唱革命歌曲,我想,经历过文*革的人也都不大曾见过吧?
演员不仅是语言问题,相貌也很成问题。年纪大的老头,似乎总有一种在《醉拳》、《大醉侠》等片子里见过的感觉。小孩都有一股激斗少年古惑仔的劲头。至于戏份颇重的主人公“小眼镜”,其眼镜外形与郝劭文的墨镜外形相同,而反派人物“牛棚领导”则很有几分黄百鸣的味道,而且,在片中,该角色被其他人叫做“老大”。
影片的布景道具一看就知道,那是布景,那是道具。而且,影片的主要精力好像都用在这方面上了。只要是有人的镜头,就一定会有语录本、绿军挎、尖帽子、大字报,只要是有建筑物的镜头,就一定会有“牛鬼蛇神”、“造反有理”的字样,好像镜头里没有这些东西,拍的就**不是文*革了似的。
故事比较简单,一个小男孩(孤儿)因为在家听了十秒钟周璇,随即被批斗,被下放到牛棚,经历了一系列具有文*革色彩的事件之后,捂死自杀未果成重伤的老道,最终逃离牛棚。
动物凶猛+肖申克的救赎+蓝风筝+粮食+飞跃疯人院=牛棚?莫名其妙。!
片子的莫名其妙,在dvd附赠的的导演专访里豁然开朗:戴思杰导演披着一头板结的头发,张牙舞爪(西方人说话爱用手势)、磕磕巴巴(搞纯粹创作的人好像表达能力都成问题,例如早期的刘震云)、声色俱厉(该片完成于89年)地大谈起中国政治。
看来,高行健还算属于正经不错的海外兵团了。
- LZ莫名其妙得骂街啊
- 深有同感!!
请问你这碟有没有可能是在新街口买的?
- 他有点上等到人模样,也懂些琴棋书画,也来得行令猜谜,但倚靠的是权门,凌蔑的是百姓,有谁被压迫了,他就来冷笑几声,畅快一下,有谁被陷害了,他又去吓唬一下,吆喝几声。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,大抵又回过脸来,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,摇着头装起鬼脸道:你看这家伙,这回可要倒楣哩!这最末的一手,是二丑的特色。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,也没有恶仆的简单,他是智识阶级。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冰山,一定不能长久,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,所以当受着豢养,分着余炎的时候,也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。
但“他”不是这部片子的导演。因为今日这样的片子还是没有
- “这个电影本身”和“拍这个电影”都很**
- 动物凶猛+肖申克的救赎+蓝风筝+粮食+飞跃疯人院=牛棚? 太不可思议了。那首歌挺有意思的,呵呵。
- 有个相声小段,叫《山东二簧》,您听过吧。
大陆电影多是讲普通话的,即使用方言作为台词,也多是人能听得懂的方言,例如山东话山西话河南华四川话,大段上海话杭州话南京话的台词甚为少见。如果都讲广东话,那就是粤语片了。
粤语片,这说法倒是有,有闽南语片?壮语片吗?
用方言讲台词,那可以增加娱乐效果;用方言念《再别康桥》,也是幽默的;但用方言念语录——还要出现在电影中,我觉得首选是普通话,挨个方言轮一遍,最后能是粤语就不错啦。
失去体制下的客观与理智。我的意思是,戴拍此片,已经顾不得找个会普通话的人来演,只要是中国模样就成。起码,找个会用普通话念语录的演员,比找个用粤语念语录的演员,要理智得多。
-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是“中国第一个苏维埃”
- 什么叫“也失去了体制下的客观与理智”,中国的电影体制反倒是客观和理智的代言人了?你贬这部片子也不用去夸那些不必夸的呀。
“用粤语念毛主席语录,唱革命歌曲,我想,经历过文*革的人也都不大曾见过吧?”
北京人是不是都这么“大北京沙文主义”?您的眼睛稍微看远点,越过北京城那一亩三分地,往南方看看,广东人就是用粤语闹文化大革命的,粤语念毛主席语录,唱革命歌曲;正如福建人用闽语“闹革命”,广西人用壮语“闹革命”。
- 它摆脱了中国电影管理制度的束缚,同时,也失去了体制下的客观与理智。 -----绝对的恶搞!
- 想当像那个卖碟大姐一样牛逼的人
- 不知道您眼中的文*革应该是怎么一个样子
我也想不明白,一个完全不会说普通话,听不懂普通话的人怎么能不用自己的方言来念语录。
可能您也不相信会有人听不懂普通话吧,但确实有这样的人,尤其是在那个普通话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。
- 文*革对有些人的确是地狱,对有些人是天堂,但对大多数人而言,跟普通生活区别不大。我们对文*革的想象都是出自“有些人”,而不是“大多数人”。
穿 帮:
台 词:
高清完整版免费展示列表: